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

微型趨勢》CULV筆電優勢待凸顯

台廠一頭熱,叫好不叫座

英特爾宣布推出CULV處理器平台後,這個名詞就不斷出現在各大媒體。上個月甫結束的台北電腦應用展,CULV筆電也掀起旋風,一時之間CULV彷彿成了小筆電接班人,但銷售量卻不如預期,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

繼去年大出風頭的小筆電(netbook)後,
近來最受市場關注的電腦產品,莫過於CULV筆電了。在英特爾的號召下,目前包括宏碁、華碩、微星、聯想等廠商都已推出相關產品。最看好CULV也跑得最快的宏碁,更喊出要讓CULV筆電占整體筆電出貨量一半的目標。此外,遠傳電信和台灣大哥大上個月也開始推出CULV筆電的綁約銷售專案,期望可以複製小筆電的成功經驗。

不過,CULV筆電登場後,雖然引發許多話題,但目前似乎只有台廠一頭熱,而且在實際的銷售上,也和廠商的期待有一段差距。

被動推出,導致定位尷尬

投資銀行Collins Stewart最近發表的報告就指出,
CULV筆電迄今的需求狀況不如預期。IDC個人運算分析師張祐菖也表示,今年第二季CULV筆電在台灣的市占率約只有三%,在其他市場的買氣也不強。日前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更坦言,CULV筆電的推廣在某些地區的確遭遇問題,並將今年CULV筆電出貨量下修到三成。令人不禁好奇,這個原先廣受各界看好的新產品,為何似乎出現雷聲大、雨點小的落差?

顧名思義,CULV筆電的核心就在CULV(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)處理器平台,不過這並不是全新的產品,而是英特爾將原先設計給高階薄型筆電使用的ULV超低電壓處理器加以修改,使用在十二吋到十五吋的一般機種上。其特色在於晶片體積比常規處理器小,而且功耗更低、更加省電,效能大約和低階的常規處理器相當,但卻比小筆電使用的Atom處理器要高出一截。

「對英特爾來說,有了Atom,卻又再創造出CULV,其實是一種策略性的考量,」張祐菖指出,小筆電的熱賣使得小筆電逐漸越界,衝擊到低階傳統筆電,加上超微(AMD)等競爭對手虎視眈眈,基於避免低價處理器侵蝕到公司獲利,以及鞏固中、低階筆電市場的想法,因此就有了CULV平台的誕生。

換句話說,CULV之所以出現,多少帶著被動的成分,雖然英特爾想要憑藉CULV筆電,在傳統筆電和小筆電之間切出一塊新市場,但目前CULV筆電在定位上卻顯得有點尷尬。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之前在股東會上就表示,CULV開出一條輕、薄的產品線,這個定位「很微妙」,「未來這個segment會有多大氣候,還需要再觀察。」

而從筆電的消費行為來看,張祐菖指出,現在筆電產品已是一個成熟市場,消費者在挑選時考量的主要是尺寸和價格,至於處理器的規格,其實消費者是分不太出來的。而從市面上的CULV筆電來看,並沒有在尺寸、價格上和現有眾多筆電產品有明顯差異,甚至還有點亂槍打鳥的感覺,因此除了對筆電有強烈的行動需求,且要求一定程度效能的消費者外,目前CULV筆電對多數消費者的誘因其實並不強。

凸顯效能與輕薄特性

除了定位的模糊,CULV筆電在產品本身也有一些問題。由於CULV訴求的是低電壓、輕薄,所以在機殼穩固性、散熱模組等方面,ODM廠商都需要做一些特殊的設計,不僅增加研發生產的難度,也多少影響CULV筆電的出貨速度與普及程度。

此外,CULV筆電的處理器效能雖比小筆電高,但基於省電的主訴求,所以仍須犧牲某些效能,在執行微軟Vista作業系統時還無法十分順暢,而在高解析度視訊的表現也力有未逮。加上消費者不見得了解CULV的定位和特性,因此在網路上也傳出不少負面的評價。王振堂日前更暗批,CULV是因為對手產品效能做得不好,拖累了整個大市場。

CULV目前的效能問題,也是惠普、東芝(Toshiba)等大廠對其態度保守的主因。惠普個人系統事業群副總裁王漢彪表示,CULV筆電在功能上仍有一些限制,雖然惠普第三季也會推出CULV筆電補足產品線,但目前並不認為CULV筆電會占有三成的電腦市場。

持平而言,CULV輕薄、省電的特色,對消費者的確是一大優點,但目前的CULV筆電以效能來說,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筆電,在價格上,與小筆電相比又高了一截,並沒有凸顯出自己的優勢。

對此,張祐菖指出,CULV筆電很難再複製小筆電的銷售熱潮,但對有行動可攜需求的消費者,仍有一定的吸引力,加上年底微軟新作業系統Windows 7即將推出,對硬體效能的要求比Vista低,也會產生拉抬作用。不過他認為,CULV筆電應鎖定在十三.三吋,甚至十二吋,才能發揮其輕薄的特性,而且價格要再往下降,銷售量才會起來。「未來廠商如何在外型、價格等方面凸顯差異化,將是CULV筆電能否和傳統筆電、小筆電三分天下的關鍵,」張祐菖強調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